近日中央紀委監察部通報,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原副總經理戴春寧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在表述戴春寧違紀違法問題時中紀委措辭頗為嚴厲:“貪巨款”、“受巨賄”、“與他人通姦”。由於此前紀委通報違紀官員很少使用“通姦”表述,因此立刻引發輿論熱議。
  輿論中的主要觀點大概有三種:其一,認為中紀委監察部這次通報的方式,說明中紀委此後將對黨員實行更加嚴厲的道德監察;其二,擔心法治精神被道德監察弱化,甚至擔心可能出現官員利用接受紀律處罰而逃避更嚴厲的法律製裁;其三,質問道德監察與保護隱私的邊界。
  應該說,中紀委此次通報戴春寧違紀違法使的措辭及隨後的回應,確實向社會傳達一個重要信號,即中國共產黨加強黨內紀律監察的決心。這一信號的出現,並非沒有原因。近年來,頻繁爆出官員養情婦貪巨款受巨賄的醜聞。由於許多問題官員大都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因此,這些問題官員爆出的醜聞,不僅嚴重損害了政府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威信,也嚴重影響了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中紀委加強黨內紀律監察,是符合人民群眾意願的。
  道德監察是否會弱化法治精神確實值得深思。對道德規範的強調與推崇,這在中國是有傳統的,它有著深刻的思想基礎。在《論語》中有這樣的句子:“為政為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意思是,以德治國,才能得到人民擁護和他國尊重。依法治國的觀念在中國也有悠久歷史,中國曆史上的法家就強調法律的治國作用。毋庸置疑,現代中國是法治國家,但是並不意味著依法治國就可以忽視道德規範在社會治理方面的價值。黨員違反黨紀,應受黨的紀律懲處;黨員如違法,應受到法律製裁;黨員如違紀又違法,那就應受到黨紀國法的雙重懲罰。黨紀對黨員提出比群眾更高的紀律要求,但並非取代法律。
  道德監察與保護隱私的邊界問題有時確實可能發生衝突,但官員、黨員理應接受比普通人更嚴厲的道德監察和法律監督,這也是世界各國政府和主要黨團普遍採取的態度。儘管也有官員私德出問題而依然待在行政崗位上的例子,但這多出現在官員不存在違法問題而行政表現優秀之時。更多時候,可以看到,美、英、日等國的政府高官即便沒有違法,也常因道德敗壞引發民眾不滿而引咎辭職。中國共產黨對黨員加強紀律監察,只是說明黨和政府對黨員官員有更高的道德標準。
  事實是,一些問題官員違紀違法常常結合在一起,權色交易、權錢交易往往難捨難分。因此,只有將權力置於監督之下,同時通過黨紀、法律嚴懲違紀違法之徒,才能有效防治黨員官員違紀違法。▲(作者是中國傳媒大學輿情研究所副所長,著有《宋代消費史:消費與一個王朝的盛衰》)
(原標題:加強黨紀與依法治國不矛盾)
(編輯:SN09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r26hrpbv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