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23日,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國學研究中心邀請了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劉統先生,前來為國學精粹總裁研修班學員講授《資治通鑒》歷史課程。豐富精彩的課程內容,融貫古今的歷史跨度,幽默風趣的講授藝術,睿智深刻的獨家點評,贏得了在座全體學員熱烈的掌聲與由衷的好評。
  《資治通鑒》是北宋著名歷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全書共294捲,將近300萬字。它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徵淮南停筆,涵蓋了1362年的歷史,在中國古代官修史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劉統教授潛心研究《資治通鑒》數十年,按時間順序從中選取了數十個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故事,一一做了細緻講述,讓學員們對從戰國到唐代的大歷史有了鳥瞰式的瞭解。在此基礎上,結合中國近現代的政治經濟實踐進行深入解讀,揭示歷史真相,啟迪人生智慧,讓學員們耳目一新,獲益匪淺。
  劉統教授既是歷史學家,又是軍事科學研究專家,雙重學術背景令他在分析問題的時候具有多維度的視角,能夠從大家習以為常的史料中看出隱藏在背後的“真相”。比如,韓信打項羽,用了背水一戰的策略,史書上明明白白就是這麼寫的,人們也都相信這就是所謂的“置之死地而後生”。劉統教授以其軍事研究專家的獨到眼光,根據詳細而可靠的史料指出,韓信之所以能取勝的主要原因並不是背水一戰,而是正面抵擋加上兩翼迂迴,併進一步論斷:單純的“置之死地”不可能“後生”。
  再比如,劉統教授依據扎實的歷史、地理、政治、軍事理論研究,指出諸葛亮的“隆中對”並非像古人宣稱的那樣十全十美無懈可擊,他沒有考慮到四川獨特的地理因素,因而最終必定要失敗。而《三國演義》所渲染的“赤壁大戰”其實根本不是什麼大戰,也沒有那麼多極富戲劇性的情節,只是一場小戰而已。
  課程的結尾,劉統教授根據他本人對《資治通鑒》數十年不懈的研究,總結出貫穿於這部偉大的歷史著作始終的三條主線(又稱三對關係):一、統分關係,即中國大地如何能夠統一,又為什麼會分裂;二、創守關係,即開國皇帝如何奠定數百年的基業,後來的皇帝又如何治國臻於鼎盛;三、人際關係,包括君臣關係、同僚關係、敵我關係等等。
  最後,劉統教授謙虛地指出,這兩天的課程只不過是作了一番《資治通鑒》的導讀,給大家描繪了歷史的概貌,並激發大家的興趣,而《資治通鑒》包含的內容遠遠不止課堂上所講述的,因此他鼓勵大家課後找原著回來研讀,親自走進經典,直接與古人對話,從經典和古人那裡汲取適用於我們當下人生的光輝智慧。【打印】【頂部】【關閉】
     (原標題:劉統教授傾情演繹《資治通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r26hrpbv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